這次的訓練主要以划船機進行3組2次100公尺,每趟划行中間休息1分鐘,每組划行中間休息3分鐘,共6趟的划行,6趟平均完成秒數為17.05s,平均心跳為148.5 min-1,平均輸出瓦特數為584.2 w,平均最高瓦特數為672.2 w。
兩大特點,第一點在於進行第2組划行與第3組的第1次划行,皆維持個人最佳成績 (17 s),同時平均輸出瓦特數及最高瓦特數持續維持高輸出,6趟的平均心跳148.5 min-1,可推測乳酸生成可能是低的,雖然划船機100公尺完成距離約在17s,槳頻約為10槳,但過程主要在於向後推拉時用力,回到初始位置是放鬆,扣除起槳,實際全身用力的持續時間並不高,使用較多ATP-PC的能量,第二點在於第3組的第2趟心跳瞬間來到167 min-1,開始反映身體的恢復機制不及,能量系統可能開始轉變。
這樣的結果,帶給大家什麼資訊,如果球類項目在耐力訓練要求上,只著重大量無氧乳酸的耐力,加上恢復能力不好時,身體疲勞只會向上堆積,訓練學當中會提到觀察一項較高強度訓練後5分鐘的心跳,運動員能在5分鐘下降至100以下,表示恢復能力佳,5分鐘看似很久,但對於許多人並不容易,即便中場休息10分鐘,而恢復的能力在於準備階段的培養,訓練著重有氧能力及力量耐力,但仍要持續維持技術和速度等體能訓練,只是頻率減少,隨著不同週期調整比例。
因此如果訓練要求的是技術、速度和爆發力要求時,時間上可以思考看看電池在耗盡電量時充電快還是在保有電力時充電較快?